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情系西藏 > 详细内容
爱心记事
发布时间:2009/7/5  阅读次数:1541  字体大小: 【】 【】【

11月19日爱心记事


       今天是上海师大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援藏捐助室外摆摊的日子。这是一个传统的老项目了,惭愧的说,我原本只是把他当做单纯的爱心捐助活动,根本没有想过会有什么使我特别感动的事。
       然而今天的一件小事,却唤起了我对自己家乡的乡愁,也温暖了我久久冰凉的心。
       正午,社实部成员在紫藤门口呼喊口号,却发现在一边静静的站了一个瘦瘦的男生,似乎有什么话要说。迎上前去准备来一番说辞好让这位同学捐出他的一点点零用钱,可是黑黑瘦瘦的男生却开始问起我们的活动。
       比较羞涩的脸开始问我们的这些衣物是送往西藏的哪个地区。那个时候真的是很惭愧,我并不知道这些衣物、钱款、文具究竟要在何时送往何方,这是工作的疏漏,问遍了身边的人也一时说不清楚,也许西藏的那个区县名字有点难记,也许是西藏太过遥远而神秘。于是,瘦瘦男生便和我攀谈起来。
       这才知道,他,来自另一个学院。衣服穿的不多,在这个寒风呼啸的正午也不显得冷。普通话带着浓浓的乡音,却又不像中原人士。长相又是一张黑黑瘦瘦异域人的脸,一双黑色的深邃的眼睛却又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他,是一个中国人。我似乎明白了什么,这才猜出了他来自西藏-----美丽的雪域高原。他黝黑的却又不一样的肤色,他淡薄却又耐寒在那瞬间得到了解释。
       聊天中男生表示了他对我们活动的感谢和支持,在遥远的上海看到我们为他的家乡所做的努力而非常感动。他激动的时候,眼睛里似乎闪着异样的眼神。没说多少话他便联系起自己的老乡来,说着也许我们能为家乡做点什么。我也不便打扰,但是心里泛起了一阵涟漪。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西藏学子游学在遥远的上海,一个在祖国之东,一个在祖国之西;文化、习惯、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异,几乎是陌生的了。一年最多也就只能回到家乡两次,其他时间也只能在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中度过了。对于一般上海同学,一个星期就已经非常想念家的感觉了,每到星期五,打包最快的唯一理由就是回家。可是谁又能体会家在外地,周末只能呆在学校看着别人回家的同学内心的伤感呢?这些思乡之痛,也许只有亲身体会才会了解,任何人都不能替他说话。
       也许就是半小时之后,男生和他的同乡们便在我们摊边讨论了。看来男生很努力~又一次打动了我。我们说服了西藏同胞用藏语祝福那儿的小朋友并拍成视频寄给万里以外的西藏小朋友。

http://www.56.com/n_v156_/c40_/8_/20_/zgliu000_/122803758144_/24000_/0_/39578278.swf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之情,故土之情永难忘。

杨哲一        

这是用藏族大学生们募捐的110元钱购买的书籍。现已运往曲珍孤儿院。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本站版权所有: 青藏高原的孩子们网站     站址:上海      E_mail:gnnal@shnu.edu.cn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