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高原和孩子,我认识了他们
——蓝爸爸的一篇日记
原文地址:http://user.qzone.qq.com/674801550/blog/1282638054
2010年08月24日
因为高原和孩子,我认识了一群可爱的人:老玩童、莫先生、丹增、雪霞、次多、德青......虽然大多没见过面,但他们都让我既喜爱又由衷地敬重。他们默默地关心和帮助着青藏高原上的孩子们,不计名利地做出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不张扬,不炫耀,脚踏实地。
现在都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我们想当然的就以为那些不去上学的孩子自然就肯定是没有学习的愿望和进取心,其实不然,除了那些旅游景点的孩子,由于游客的一些行为,或许会认为在学校读书还不如讨要些钱物来得更省力些外,大多数的孩子还是很渴望去学校读书的。
德格温托乡,一个极为贫瘠的地方,据实地考察的宫老师描述:“土质很不好,都是粘土,不适于农耕。没有走几步,鞋底就沾上厚厚的粘土。几乎没有我们常见的那种农田。这里只能种青稞,而且不能连种几年,必须每年轮种。因为休闲的土地多,所以到处都如同荒地一般。这里也没有草场,基本上没有见到牛羊。我们进来的道路是去年刚刚修建起来的,通电也是去年才通的,而且目前每年只供半年的电。”这样贫穷高寒的地方,有大半年都是冰雪覆盖,有些孩子上学远不说,即便很近的,可学校破旧不堪,永远都透着风,跟家里状况一般,有的甚至还不如家中暖和;在学校也只能喝上顿薄糊糊,根本无法抵饿。在这样的状况下,一个孩子得有怎样的毅力去坚持上学啊,我们没有资格要求他们天天得坚持坐在教室里读书写字,唯一能做的就是怎样让他们回到学校。
于是许许多多的爱心人士开始了援助温托乡孩子的活动,他们从温饱开始解决,给学校捐了藏式炉子,给住校的学生买了暖和的床垫,给每个在校的孩子按一定标准捐助粮油并分发到位,捐助衣物等,让家长和孩子都明白,在学校能吃得饱些,穿得暖些,从而安心学习,热爱学校。这些捐助的效果就是直接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入学率,让温拖乡从全县各乡最后一名的入学率升到第一名,引起了教育局的重视,并开始拨款新建校舍,预计年底孩子们就能在新的学校里学习。这一切都开始形成了良性循环。那三百多个孩子在今年终于吃饱穿暖,第一次过上了儿童节,拥有了校服,带上了红领巾......
玉树索加乡、曲珍、群增、墨竹工卡......那片高原的土地上遍布了他们的爱心、诚心和耐心,其中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值得述说和宣扬,比一些媒体上折腾出来的不知感人多少倍,只是他们将心全心全意地投入进去,将名利都置于身外,不想也从没考虑过其他。但这正是我敬佩他们的所在,也正是我继续支持、与他们肩并肩的缘由。
【编者的话】
援助活动进行了一年多,已经有四批粮油、衣物和学习用品,总重量六、七十吨,先后运到温托乡;温托乡的400个孩子中最最困难的127个已经得到了各地好心人的助养,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了初步的改善。但是,我们知道,要让那里的孩子都能得到帮助,我们还需要有更多的好心人来参与;要一年一年地坚持下去,我们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